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7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赶上来。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9月5日--9月11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月12日--9月18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月19日--9月25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4
9月26日-10月2日
二、线与角
5
10月3日-10月9日
国庆节
6
10月10日-10月16日
二、线与角
7
10月17日-10月23日
三、乘法
8
10月24日-10月30日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9
10月31日-11月6日
四、图形的变换
10
11月7日-11月13日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月14日-11月20日
五、除法
12
11月21日--11月27日
五、除法
13
11月28日-12月4日
五、除法
14
12月5日--12月11日
五、除法
15
12月12日--12月18日
六、方向与位置
16
12月19日--12月24日
七、生活中的负数
17
12月25日--12月31日
整理与复习(二)
18
元月1日----元月7日
八、统计
19
元月8日----元月14日
总复习
20
元月15日---元月21日
期末总复习
21
元月22日-元月28日
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一、学情分析:
从上一学期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较努力,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偏低,个别学习基础较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接受,成绩不理想。鉴于此,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狠抓两头、猛促中间,重视情景串教学及直观教具的运用,加强个别差生的辅导,争取教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20xx年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本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1、万以内数的认识;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4、图形与拼组;5、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6、混合运算;7、统计;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时、分、秒的认识;10、图形的周长;11、总复习。
第一、四、六单元系统地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仅扩大学生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的范围,也为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做一定的准备。 第三单元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时、分、秒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学过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是在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填写统计表。图形与拼组是学生的初步认识。
混合运算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一)“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三)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版块式”编排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此处隐藏3922个字……况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蕴含数学知识。三年级的学生目前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 图形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的接触过程中,不 断产生新的体验,并在不断反复的体验活动中生成新的感悟。因此,淡化形式,注重 实质,强化体验,鼓励感悟,是现代教学之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 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 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 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 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 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 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 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 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 会验算除法;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 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 到3个面;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 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 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 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
(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
(1)加强基础训练。
(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一、教学内容
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2、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学生进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五、课时安排
(一)、比例(14课时左右)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3、比例的应用2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机动2课时。
实践活动:美丽的校园,1课时。
(二)、圆柱、圆锥和球(12课时左右)
1、圆柱,5课时左右;2、圆锥,3课时;3、球,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机动1课时。
,数学学科第十二册教学计划范文
(三)、简单的统计(二),(8课时左右)
1、统计表,2课时;2、统计图,6课时;实践活动:节约用水,1课时。
(四)、整理和复习(25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2、代数初步知识,3课时;3、应用题,7课时;4、量的计算,2课时;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6、简单的统计,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