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工作方案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

时间:2024-08-12 11:54:15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4篇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4篇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1

20xx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技术总站的指导下,我站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投身于服务“三农”的主战场,较好地履行了技术站承担的公益性职责,圆满完成了省总站和市农业局布臵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项目,抓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一)粮食科技丰产工程

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邢台市辐射区涉及我市山前平原区的隆尧、柏乡、任县、南和4个县和低平原区的新河、巨鹿2个县。市站和项目县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计划的任务目标。小麦辐射推广面积110万亩,平均亩产473.7 公斤,较前三年亩增57.4公斤,总增小麦6376.5万公斤。玉米辐射推广面积55万亩,平均亩产532.6公斤,较前三年亩增71.2公斤,总增玉米3916万公斤。

(二)小麦节水技术推广

小麦是我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第一耗水大户。小麦生产年耗水量占整个农业用水量的70%左右,占社会总用水量的50%左右。推广小麦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

20xx年以来,我站致力于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xx年,“小麦节水技术推广”项目正式列入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xxzc016),在全市小麦主产区进行实施。通过市、县农技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项目计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20xx年全市推广小麦节水技术302.6万亩,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439.6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0.4公斤,按20xx年小麦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计算,亩增收22.9元,水肥投入方面平均亩节约成本46.2元,亩增收节支总额 69.1元,总经济效益2.09亿元。

通过小麦节水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区平均亩节约灌溉用水70.4立方米,总计节约用水2.13亿立方米,有效地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促进了我市农业特别是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

从20xx年开始,我站和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连续两年在任县东马河桥村实施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面积120亩。

微喷设施主要包括首部(含施肥罐、过滤装臵)、田间主管道和分管道。首部和主管道平均亩投资450元,可使用10年以上,田间微喷分管道亩投资120元,可使用2~3年,每年亩折合投入85~105元。

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通过地面的节水设施,把可溶性N、P、K等复合肥倒入施肥装臵,根据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水肥要求,使肥料随微喷(灌)水带一起施入田间。田间微喷分管

道间距2.4米,每条分管道上每隔30厘米有一组喷水口,每一组喷水口有5个间距2厘米的针状小孔,作业时通过水压将水肥混合液通过小孔喷射出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设定浇水额定量,将肥料分次加入施肥罐,当水表指示针显示值达到额定水量时停止浇水。

根据小麦、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需肥特点,确定合理的灌水时间、灌水量以及配肥种类和施肥量,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方案。

小麦微喷(灌)技术方案

试验结果表明,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

节肥效果。小麦平均亩产543公斤,亩增产7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12公斤,亩增产106公斤。同时,和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小麦节水90立方米;玉米节水35立方米,全年节水125立方米,提高肥料利用率20%左右。

(四)棉花前重式轻简栽培技术示范

针对我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管理环节多、生产成本高、烂铃重等突出问题,今年在威县枣元乡东张庄村进行了棉花前重式轻简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00亩,棉花品种采用冀优01杂交棉。4月下旬采用单行播种机播种,地膜覆盖。每亩一次底施70公斤NPK复合肥(45%含量),生育期间不再追肥。设计1米等行距,株距22厘米,密度3000株。 6月底在初花期灌一次水。不整枝,只打一次顶尖。生育期间加强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盲蝽象等虫害防治。据生育后期考察,平均行距96.1厘米,株距23厘米,亩密度3029株,单株成铃17.7个,亩成铃53490,铃重5.5克,亩产籽棉250公斤。在棉花生长后期天气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示范田仍取得了较高产量。特别是单行种植模式,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了烂铃,这对于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强化公益性职能,搞好大田作物生产技术服务

(一)抓好小麦生产技术指导

针对今年春季小麦生产的特殊情况,我们从年初就开始重点抓小麦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多次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考察分析小麦苗情,及时为市政府上报苗情分析报告,为市局和市

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制定并下发了《20xx年小麦春季管理意见》,多次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活动,并通过市电视台、邢台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以“抗旱促春管”为中心的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实践证明,20xx年技术站在指导小麦抗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市对小麦苗情形势把握准确,技术指导措施准确及时,为今年小麦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全市522.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22.4公斤,比上年增35.6公斤,总产220.8万吨,比上年增17.2万吨。在遭遇50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连续8年增产。

今年小麦播种前,我市认真总结了今年小麦大幅度增产和连续8年小麦增产的技术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小麦持续增产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邢台市20xx~20xx年度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提出了小麦生产要突出抓好的18项关键措施,对全市小麦播种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据小麦越冬前考察,全市小麦苗情普遍较好,为近年来冬前苗情最好的年份。表现为长势均衡,群体足,个体较壮,叶龄适中,壮而不旺。小麦主茎叶龄普遍为4叶至6叶,单株分蘖2.84个,次生根3.43条。亩总茎数在70.7万,亩大蘖43.9万。

(二)抓好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

夏玉米是我市主要秋粮作物,能否稳定增产,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2

为全面完成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xx.97号)要求,特制定本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 ……此处隐藏2229个字……前我市推广的种植模式为:2.6米一畦,畦背0.4米,畦内种植9行小麦,小麦播幅8-10厘米,平均行距为29厘米。今后几年,小麦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将作为我市小麦种植中的主要种植模式加以推广。

2、小麦氮素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兖州市肥水条件优越,小麦单产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麦氮素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和强筋及中筋小麦的田间管理,该技术在我市大面积应用已有多年,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应用技术。其中心内容可概况为“一个减少,一个推迟”,即减少底肥施用中氮素的比列,推迟小麦春季肥水管理的时间,由原来习惯的返青-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推迟到起身-拔节期。

3、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目前小麦生产中大面积麦田采用旋耕后直接播种的耕作模式,在耕层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蓄水及小麦根系下扎,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适应生产形式需求,通过秸秆还田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4

为全面完成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xx.97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因此提高播种质量对夺取小麦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整地、耕作方式和时间不能适应机械和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导致整地质量不高,播种不规范,出苗率低,不能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要求,无法奠定高产基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对小麦播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带动全省秸秆还田质量的提高和小麦播种方式的改进,达到小麦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效果,防止或减轻干旱和冻害危害,为小麦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实行秸秆还田,耕翻与耙耢、镇压相结合。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机械粉碎两遍,抛洒均匀。整地时,要采用大犁深耕翻,破除犁底层,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旋2~3遍,耙耢2~4遍并镇压,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底墒充足。秸秆还田地块土壤过于疏松时,播前还应镇压沉实土壤,避免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死苗。

(二)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光温条件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种植。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同时要具备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性,以缩短麦、棉共生期,提高光合效率。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如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

(三)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氮肥底施与追施相结合,一般田块底肥与追肥各半,超高产田底肥40%、追肥60%。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使用无机肥的同时,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均衡持久提供小麦生育期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四)适期、适量、足墒播种。鲁东、鲁中、鲁北的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鲁西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12日;鲁南、鲁西南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至15日。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12万~15万,成穗率低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播量。半精播中产麦田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

播前0~2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80%的地块,应灌水造墒,确保足墒播种。

(五)播后镇压。小麦播种时要用带有镇压装臵的播种机械边播种边镇压。播种完成后,再用专门的镇压装臵镇压一遍,以沉实土壤,保墒提墒。也可播后浇“蒙头水”,切实保证出苗率和提高整齐度。

三、实施地点、规模与任务

(一)实施地点。在招远市、济宁市市中区、临沭县、陵县、庆云县、高唐县、邹平县、东明县等8个县(市、区)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与任务指标。每个县建立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区各一处,辐射带动十万亩。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幅10%以上;百亩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亩产量指标600公斤。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较前三年平均水平增产5%。示范区内高产良种统供率100%,种子包衣率100%。

项目区内玉米秸秆还田率、机械深耕率、良种统供率、种子包衣率、机播、机械镇压率均达100%,出苗率95%以上,缺苗断垄率低于1%。

四、任务分工

(一)省农技推广总站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布臵部署、协调调度、监督检查、交流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技术小组由省内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的知名小麦栽培、育种专家及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小麦技术推广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2.制定省级总体方案。确定项目主要推广的技术内容、实施地点、推广规模和实施进度,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邀请有关专家,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编写培训教材,在小麦播种前和返青等关键生长发育时期,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编制并下发技术意见,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指导,掌握项目区总体情况,召开会商会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意见。

4.召开现场观摩会议。选择技术示范到位、实施规模大、效果好的示范区,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各项目区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等参加现场观摩会议。

5.搞好信息宣传。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稿件5篇以上。

6.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在项目中期和结束时对项目进度和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调度和检查,总结经验,认真查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7.搞好验收总结。小麦收获前,在县级小麦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对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千亩核心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复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总结。

8.开展项目自评和考评。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开展、余期目标完成、资金使用、档案管理、信息宣传、农户回访等情况,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考评排序,并进行自评工作。

(二)基层实施单位

1.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内项目的组织、部署、协调等工作;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项目区内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2.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到田,确定本区域内品种、机械、耕作方式,搞好物资准备和发放。

《小麦农技推广工作方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